暑期“颜值经济”热 深圳打造“医美之都”前路几何?
编者按:医美热,成为这个暑期的关键词之一。
从消费端来看,暑期医美消费的主力军多以毕业生为主,其中轻医美成为年轻人的热门选择。从市场端来看,医疗美容领域资本动作频频,争先抢滩“颜值经济”。
近年来,医美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行业。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医美市场之一,市场规模已接近2500亿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也在积极布局医美产业,欲将其打造成“医美之都”。
深圳虽具备一定优势,但却不是第一个要打造“医美之都”的城市,成都、海南等城市同样发力医美产业。实际上,众多业内人士均认为,与成都、海南比,深圳打造“医美之都”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此,南山所生物与大健康研究中心从行业现状出发,探讨市场需求趋势、市场监管动向等情况,分析深圳医疗美容产业发展前景、优势及面临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同时,我们欢迎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深圳以及全国医美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人们对美容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催生出愈加丰富的医美项目,为求美者细分化需求提供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中国医美市场高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医美市场规模为2479亿元,同比增长超10%,预计2025年规模达4108亿元。2022年疫情防控限制人口跨境流动,医美服务需求由外流转向内部消化,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医美产业发展。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细分来看,医疗美容市场包括非手术类和手术类两大赛道,其中非手术类也叫作“轻医美”,是当前的热门赛道。轻医美主要基于两大类产品完成相关服务,一类是无源器械,也称为注射填充类产品,包括肉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埋植线等;另一类是有源器械,也称为光电类产品,包括射频、激光、超声类美容器械。
图1:医美市场细分赛道,资料来源:公开
从消费项目分布来看,轻医美已成市场主流。2017-2022年,新氧平台线上交易订单显示非手术订单占比从62%上升到84% ,从细分项目来看,消费者最想尝试的项目占比分别为:光电类(如热玛吉、光子嫩肤)为47.34%,注射类(如玻尿酸、肉毒素)为31.22%,手术类(如双眼皮、鼻综合、抽脂类)为19.04%。
然而,医美市场在如火如荼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当前医美行业的乱象存在于行业的多个环节,尤其在医美机构、产品流通、营销推广等方面存在大量不合规行为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未来的医美行业,合规经营势在必行。
在中国,医疗美容器械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地方机构监管;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服务行为,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地方机构监管。其中,医疗美容器械从产品上市到生产流通所需要的相关资质及其对应的监管部门如下:
表1:医疗美容器械监管审批流程
发展至今,医美行业监管体系越发完善。2022年,国家药监局调整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将“水光针”“射频治疗仪”“面部埋植线”等多款医美产品纳入III类医疗器械管理;5月,国家药监局组织修订了《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要求“整形填充材料、整形用注射填充物、乳房植入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产品禁止委托生产;2023年初,《关于加快推进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现对肉毒素的生产流通加强监管。至此,医疗美容器械注册、生产与流通监管进一步得到规范。
表2:近期医疗美容产品相关政策文件
可以预见,政府继续加强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将利好上游医美产品厂商及合规的下游医美机构,国产有证且合规流通的产品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市场的整顿与肃清,将为国产有证且合规流通的产品营造更好的市场营销环境,且利好合规性高、自身经营及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医美机构,最终为消费者带来更好、更合规的服务。
南山所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底,深圳拥有医疗美容规上企业上百家,其中医美器械制造企业和医疗美容服务机构数量比约为6:4。当中,医美器械制造企业主要聚集在宝安区,医疗美容服务机构主要集聚在南山区和罗湖区。
依托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深圳在有源医疗美容器械研发生产方面全国领先,拥有半岛医疗、普门科技、吉斯迪等代表企业,以及半岛Peninsula、AMIRO等代表品牌,覆盖(准分子、点阵)激光、射频、超声等产品领域。其中半岛医疗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龙头、国际知名的有源医疗美容器械生产商。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的医疗美容器械产业发展虽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竞争能力仍待提高。
一是在注射填充领域布局相对滞后,尚未获得一款医疗美容注射填充产品批件;二是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半岛医疗、鹏爱集团作为深圳市医疗美容器械和整形美容服务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相比国内龙头如爱美客、昊海生物,以及国际龙头如科医人、飞顿医疗、欧洲之星等仍有较大差距。
南山所认为,深圳若要积极打造“医美之都”,一方面,针对企业在注射填充产品领域的空白,积极利用光明区关于合成生物产业的政策先发优势,大力引进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底层支撑的生物材料、可吸收材料研发制造相关优质企业来深发展,依托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若干措施,大力支持企业在该领域的研发创新。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规模小等情况,应有效利用产权分割销售、联合拿地等制度优势,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将外地生产回迁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