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美国总统拜登表态支持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的消息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业内人士评论这意味着乌克兰将和北约深度绑定,俄乌冲突将不断上升。
俄乌冲突始于2022年2月,至今已持续接近一年半的时间,但战事依然胶着。值得关注的显著变化是,和以往战场作战比,双方在这场冲突中的科技投入愈发巨大,作战优势转向天空甚至太空。这也引发了全球科技力量的发展和角力,使得科技创新的讨论热度进入新一轮升级。
南山所研究员从国际视野与科技创新视角出发,从人工智能、卫星网络通信等方面分析俄乌冲突的科技力量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思考。
01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参与军事应用
俄乌冲突,被看作是人工智能时代首战。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作战模式和进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它对冲突结果的影响,也将颠覆大多数人原来的预想。
以军事应用为例,一家专注于AI人脸识别技术的美国企业Clearview与乌克兰军方合作,利用乌克兰民众自发的对俄方的军事人员及军事目标拍照上传至特殊网址,公司则将数据库中的俄军方人脸图像数据与武器进行融合。
由Clearview参与的一款名为“弹簧刀”300巡飞弹的远程狙击无人机武器,与AI人脸大数据的结合将精确打击的威慑力提升至新的台阶,巡飞弹具有多种高敏感传感器系统以及射击能力,可以通过AI人脸数据精确锁定打击目标降低失误率,而且在军事战场中难以发现并被拦截。
然而,这只是AI应用于军事战争的一个缩影。在这背后,乌方将所有战场情报和俄军军事手册全部输入AI系统,由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通过算法来计算俄军的行动,从而进行精准打击才是AI发挥的最大作用。
南山所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最有代表性的前沿性军民两用技术,我们应对未来智能化社会和智能化战争发展趋势予以高度重视。
02卫星网络通信技术的较量
通信向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俄乌冲突中,有“幽灵之手”之称的电子战、网络战装备作为创造非对称优势的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冲突初期,俄罗斯军方快速精准打击乌克兰首都基辅北部城市伊尔平(Irpin)的通讯基地,导致地区信息塔出现失联和故障,前者意图瘫痪对方的互联网系统进而削弱后者多部门跨军种协同作战能力。
但在乌克兰通讯基地遭受打击后不久,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宣称启动“星链”在乌克兰的服务系统,向该地区发送数千个星链卫星终端套件,包括天线、安装架和路由器等,乌克兰可以通过“星链”卫星连接上因军事行动而被中断的互联网。
此外,名叫MetaConstellation的美国科技公司也参与到了此次冲突中。它能够将软件信息与航拍卫星深度融合,当乌军使用这一软件后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作战区域上空的航拍卫星传来的地方作战数据和战备状态。这一技术改变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人海战术,并放弃短期攻占乌克兰的行动计划,迫使俄罗斯方面进行游击战术避免因团队作战导致目标过大而被集中歼灭。
实际上,在军事斗争中,要确保己方的网络和通信系统绝对可靠,就要在电子干扰系统上实现高效能精准定向。同时,要将电子战设备小型化、分布化, 并且实现装备的统一制式化,避免各种型号的电子设备混杂,难以维护和使用。
如今,卫星与终端的通讯应用技术已不再新鲜。事实上,商业卫星军用用途真正被探索出来前,各国焦点一直聚焦于军用卫星,主要用于各种军事目的,如侦察监视、导航预警。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军用通信卫星依旧无法满足军方需求,世界各国开始将民用类型的商业通信卫星用于战争。时间一长,更多国家陆续全面转向商业通信卫星平台,进一步推进商业通信卫星发展,最终形成如今的军用、民用卫星水乳交融形态,甚至是商业通信卫星反过来为军用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03启示:科技创新对军事战争有深度影响
俄乌冲突的军事行动已从早期的大规模装甲部队冲突、中期的战壕对峙,演变到如今的小规模突击队游击战术。其中,不乏人工智能、卫星通讯、无人机等不可或缺的技术应用的影响。从这一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科技力量在军事行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改变了军事未来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俄乌冲突体现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孕育着新域新质战斗力的巨大增值空间,创新是第一动力。
南山所认为,科技创新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路。我们要加快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