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 | 2020年南山博士论坛第451期:李津逵《深圳离海洋中心城市有多远》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0年,深圳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将海洋置于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规划引领,先行示范。

12月13日下午,以海洋文明为主题的第451期南山博士论坛如期在南山区图书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以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大背景,邀请了来自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李津逵老师向论坛听众作题为“深圳离海洋中心城市有多远”的主题分享,对照世界海洋城市为人类做出的创新和贡献,剖析深圳需要提升哪些能力,才能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文明城市:扮演创新的接力角色

只要有海洋、有人群就有海洋文化,生活方式就是文化。那么海洋文明是什么?法国的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有文化的地方不等于有文明,文化和文明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城市。能不能按照平等、自由、独立、契约的精神建一所城市,这才是最关键的。中国有海洋文化,但是历史上没有用海洋文化建起来的城市,所以我们可能还不能说我们的历史上有过海洋文明。海洋文明也就是建起城市的这种地方,海洋文明的城市在世界上、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一个创新的接力角色。一个城市创新,下一个海洋城市将进行学习,继续进步、继续创新,形成一个新的海洋城市,承前启后这样跑接力赛。

中华复兴,海洋先行

布罗代尔说欧洲发生的奇迹在于城市遥遥领先,中华复兴也是让海洋先行,让南海、闽粤两省先行一步。深圳在先行示范区是国家给的使命,要像欧洲的城市一样遥遥领先。深圳走到今天,李津逵总结道,第一,深圳的每一步都有一群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顶着压力建设深圳特区发展;第二,深圳旁边有个非常美丽的风景——香港,香港在整个20世纪后半中间扮演了全球经济城市的角色,深圳绕着香港的发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说深圳是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的转换器;第三,深圳的2.5亿平方米城中村住了上千万人,为五湖四海来的移民提供了都市中豪华版的低成本生活区域;第四,深圳的企业家精神造就了深圳城市的发展,这座城饱含海洋文化的基因。

深圳市政府提出2035年初步建成海洋中心城市,深圳背负着组建海洋大学、海洋生态科考中心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的任务,整个国家让海洋地带先行,深圳40年走过来,从十八大开始说要建设海洋强国,到十九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出台,海洋化从战术上升到国家战略,但是李津逵认为深圳距离海洋先行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粤港澳大湾区没有一项诺贝尔奖,整个中国大陆目前只有屠呦呦获过奖,中国的基础科学还查的太远;在商业、企业创新中心,近几年全球TOP100中,华为入榜,但是华为提出在复合材料、精密仪器、传感器、芯片方面我们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家的“十三五”海洋规划中提到“创新国际海域管理机制,推动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由国家为主体向国家主导、社会广泛参与转变”,也就是说中国希望未来的海洋不仅是几个大国之间的博弈,而是各个国家的城市发生博弈。深圳要在全世界的海域治理中间发出一种民间的声音。首先,我们要驾驭这个时代;第二,深港要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深港融合优势互补,李津逵说未来要建的是全球海洋中心的双子城,我们深圳人应该有这种气度。学习香港依然在路上深圳学香港学的挺不错,但是离香港还是有很大距离,香港在现代社会治理方面在处理劳资关系、医患关系还有很多值得深圳学习的地方;第三,要培养和世界对话的能力,深圳是中国的移民城市,但是英语并没有普及起来,深圳要加强培养全球精英都使用的语言;第四,深圳人要提高审美品,中国的文盲越来越少,美盲依然多,审美成为当代中国的绝症,审美如果不能过关的话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会受影响;最后,李津逵提到,深圳要建设成为一个安全、繁荣和神圣的城市,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最终一个伟大城市所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城市所产生的的那份特殊的深深眷恋,一份让这个地方有别其他地方的独特感情。在深圳,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还是任重道远。

最后,李津逵在论坛中提到任正非的精神,深圳这个城市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像接力棒一样艰苦奋斗,不要懒惰、懈怠,我们就有可能冲到前面去为人类做贡献。因为所有的海洋文明城市都是人类文明贡献者,我们这些贡献者、我们的下一代、深二代、深三代传承这种精神,团结拼搏奋斗,才能把深圳推向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文明中心城市。

听众:如果深圳要发展一个优秀的海洋城市,它有没有配套的对海洋环境的具体关联措施。因为我发现之前有看到澳大利亚国家是海洋城市,他对社区的垃圾处理,对海洋的生态环境关注比我们国家好得多。深圳这样一个好的城市,这方面有没有加强建设?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李津逵:这些年在深圳的海洋自然环境保护中间很多民间团体、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发声努力。比如说在坝沟要建生态园区,就是因为深圳各界发出呼声之后坝沟决定永远不做化工园区了。保护红树林也是民间发起的,得到政府的响应。比如潜爱俱乐部,在海边活动的场地就是大鹏新区做的几个集装箱拼的板房。我们不要仅仅等着政府的规划政策去做什么,一个海洋城市公民主体意识是前提,如果没有公民的主体意识,等着政府去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法规规范秩序,那是大陆城市,不是海洋城市。你我都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我们也都共同参与这些努力。

提问:深圳和香港双中心建设也是一个趋势。但是中央给香港50年的过渡期。我觉得过渡期对香港来说虽然提出了大湾区,但是整体的联络和沟通并不是非常理想。比如通勤量非常低,但是后续几年深圳整体来说自己能做到哪些快速融合港澳地区建设,您有什么想法吗?

李津逵:深圳可能一时半会代替不了香港在海市产业的枢纽地位。海洋产业有一产、二产、三产,一产的就是捕捞、晒盐、打井,二产是造码头,这些深圳都很强。唯独在三产差的很多,因为那是一个英语的世界,是普通法的世界,我们曾经说全市找不到一个海上方面的权威专家。我们确实在这方面差的很多。深圳又像匹斯堡、芝加哥这样的城市在产业创新方面有着极强的后劲和动力。我们有丰富的沃土,因此在创新技术产业这方面,跟着华为这条路走,我们可以和香港融合非常好。我们要加入到香港,不要想在香港之外另立什么中心,我们要加入香港支持香港,让香港更加站稳在亚洲时区的金融中心地位。欧洲时区就是伦敦,中国不可能都变成夜猫子。亚洲时区曾经是东京,现在是新加坡,都在竞争,在这个时区里香港是中国首发之地,深圳一定要支持香港,在海洋第三产业中间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配合香港,我们把这一块做起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