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2020年南山博士论坛第436期:许明炎《基因大数据助力癌症早筛,谈“癌”不色变》
近几十年来,尽管医学技术经历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仍然有很多人类无法战胜的疾病,癌症就是当今社会的第一杀手,它不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也是当前社会民生的痛点。研究表明,癌症如果能在早期被发现,治疗率高达90%以上。近年来,科学家们依托“大数据”在改善人类健康、助力人类疾病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本次论坛中,主办方邀请到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明炎博士,以《肿瘤基因大数据助力癌症早筛早诊》为题,围绕常见致癌行为、癌症与基因的关系、关于癌症的研究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的演讲。
据了解,许明炎毕业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并获得生物医学博士,担任过二代测序科学家,开发出了全球首台可回收DNA的测序仪。2014年,他回国创立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肿瘤液体活检和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监测和药物评估,提供精准癌症诊疗方案。
面对癌症要理性,定期体检是关键
“癌症发病率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关,就是年龄,我们的寿命。你活得越老你得癌症的概率越大。”许明炎在论坛中介绍到,其实得癌症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在中国一般是十万分之几十,十万个人里有几十个人可能会得癌症。癌症并不是那么的可怕,我们要保持理性。
怎么样才能不得癌症呢?要预防、筛查、治疗,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许明炎在演讲中提到,年轻人得癌症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各种压力和熬夜工作,包括环境的暴露等等,这都是有关系的。筛查体检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更加建议的是去医院每一个专科去做专门的检测,而不是统一打包500块钱的体验,特别是35岁、45岁以上年龄的人群。
癌症会遗传吗?据许明炎讲述,肺癌没有遗传性,包括食管癌、肝癌的遗传性也是有限,更多的是生活习惯。但是像乳腺癌、肠癌这些,如果家庭中有这些癌症病史的人群,建议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人要做相关的基因检测,看看有没有被遗传到。
基因测序帮助健康人确定遗传风险
“靶向药物的名字来源就是有靶向性,它的靶就是基因,A基因变异的病一定要用A基因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用B基因的药物再有钱也没用。”许明炎介绍到,靶向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治疗效果比较好,而且用对了不会有太大的负作用。除此之外,从2017年开始全球研究得最多目前来说效果非常不错的叫免疫治疗药物。现在所有肿瘤的治疗基本上和基因检测分不开的,基本上成为了必须的环节。
“血液检测是非常好的技术,2015年全球评为10大通过性技术之一。我们是在2014年做的这个事情,比全球热起来早了半年,推广早期会大一些,而且这个技术在未来会也很大的应用,因为可以在癌症各个月的阶段使用。”许明炎提到,不同的癌症到血液里的比例不一样,点变异、结构,应用模式也不一样,那么我们的血液里来自于肿瘤里的DNA定性和定量就很有价值。
许明炎表示,对于免疫力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免疫力每年都在变化,免疫力最好的时期是在18到30岁之间,这个时期是人体免疫力最好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免疫力肯定会衰退。免疫力是维持整个人体的秩序,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最重要的一点要开心,其次要休息好,然后要有运动,最后才是保健品等。
互动问答
听众:我们都意识到基因检测的必要性,那什么时候能在医院实现就像做一个普遍的血常规一样的检测,很快速的检查出来结果的这种方式?
许明炎:目前更多的是在企业,各个检测公司在推,包括像我们也在推。你很难进到医院,包括社保短期来说基本上不太能覆盖,短期来说5000块钱怎么可能进社保,但是价格肯定在不断的下降,随着使用的人口越多技术也在不断的推进,以前美国做基因测序,一个人的基因是一百万美金,那没有人测得起,现在2000美金就可以搞定。我有信心未来发展会让更多人用得起,我现在是不建议全民,因为没有太大必要。如果有家族相关遗传还是需要去做,包括和我们的常规体检一样,也要每年去做。
听众:我想请教一下刚才您提到ctDNA的检测,和刚才提到的基因预防性的检测,这两个之间还是不太清楚。
许明炎:ctDNA检测和遗传性的是互补的东西,遗传性的是看身体父母给我们那一套白细胞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得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但不一定会得,我们要去预防。ctDNA是血液里身体这个时间点现在有没有变异的情况,所以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ctDNA是后天的,是我们所在这个时间段的。如果我们检查出来的ctDNA如果有变异的话,有肺癌基因变异或者肠癌基因变异的话,大概率会容易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