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 | 2019年南山博士论坛417期:黎浩《数字生命与数据自由》

解读DNA 掌握生命密码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安全监控、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还能研究并且模拟我们生命本身的规律,帮助我们做好健康管理,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随着数字生命这个理念的诞生,越来越多人关注我们的生命是怎样被数字化的,数字化又将对我们人类未来的生命具有怎样的意义和深远影响?7月21日,南山博士论坛在南山图书馆如期举行。论坛邀请了数字生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 —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及首席信息官黎浩带来《数字生命与数据自由》主题演讲,从数字化的角度探讨生命和健康管理,揭示生命中那些隐藏的奥秘。


DNA测序将生命数字化为健康护航
 

其实人种是社会学的分类,而不是生物学的分类,这些都是DNA的奥秘,在人类做完基因组测序后才发现了这个奥秘。2000年6月,人类第一次基因组测序完成,人类第一次解读了自己的基因。在过去20年的过程中,大家都在试图解读DNA。解读DNA后,有了DNA测序,我们就可以把全部的生命数字化,就可以掌握人类的密码、生命的密码。”黎浩在论坛中表示,经过20年的努力,人类通过将生命数字化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找到了一些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依然不能说解决了生命的问题,解决了健康的问题,这还需要不懈地努力。“生命是个复杂的程序,是个复杂的系统,是自适应、共生、开放的系统,生命的计算逻辑是一个非线性、选择性、迭代概率计算。那我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就是个性化、适应性、健康生活方式的训练养成。”黎浩表示,生命这个复杂系统的运算规律,它计算的引擎是非随机选择性迭代概率计算。要综合基因型+环境+概率才能得到这个系统。所以有个结论说,单纯从基因推出最后的结果是不科学的。黎浩认为,依据数据的指导才能实现个性化、适应性、健康的社会方式训练,这是让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前提。


管理生命数据控制饮食让人活得更健康
 

“生命科学和计算科学之间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信息和进化,信息以一定规则、一定操作方向上不断累积,一定会产生进化。进化在我们现在看来,一定会以某种计算的逻辑表现出来,这就是生命科学和计算科学这两个交叉科学在这个过程里边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运算逻辑。”

黎浩表示,现在有云计算的算力,有大数据的方法论和工具,有智能互联的设备,这些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产生了心跳、步数、血压、血糖等数据。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规模化量身定制个体的数据。个性化的检测记录、规模化的量身定制可能是未来全方位、全周期数据的收集,从而管理好个体的数字生命,让每个人能够在自己数字生命的管理下活得更好、更健康。“人类的DNA是为饥饿设计的,一旦获取食物以后,就要存起来,下一次进食前可以用作消耗,以备不时之需。代谢疾病多与饮食相关,所以要阶段性地阻断饮食摄入,通过阻断去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在饥饿状态下触发身体训练。”黎浩分析称,糖尿病发病率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长期去触发。饮食过多了以后,糖升上去,胰岛素分泌让它降下来。但是很大概率上产生胰岛素紊乱的前提就是还没降下来的时候又开始吃了,然后这个糖一直不能降下来。

黎浩表示,阶段性阻断饮食有几个好处:能量系统的切换、免疫系统的激活、肠道微生态的重启、呼吸效能的提升。饥饿是现代人唯一有效对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方法。晚上不吃饭其实是可以的,在两餐之间隔12到16个小时是非常好的办法。过午不食的说法很早就有,从早上吃完饭以后到过了中午以后,到第二天早上再吃饭。一般人可以尝试5天正常吃,两天少吃或者不吃。黎浩在论坛中提到,数据科学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科学前沿,和生命科学的结合可以带来生命的延长和改变。互联网会加快数据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在数据的加持下,不断地用数学的方法去训练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去掌握自己的生命数据,让生活更有质量、更健康、更长寿。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