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 | 2019年南山博士论坛411期:何询《中国医药产业需要奋起直追》

很多人应该看过《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当看过这部电影以后,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制药产业上。上周日,南山博士论坛请到深圳未名新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北大未名集团副总裁、深圳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创会会长何询作为主讲嘉宾,分析国内制药产业和国外的差距,分享他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独到见解。


中国医药产业世界排名第二

在90年代,中国有将近1万家药厂,小而乱,逐渐集中后数目减少,现在制药厂还有几千家。美国的药品市场是中国的几倍,却只有几百家药厂,而我们目前销售额几百万、几千万元的药厂很多。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从1980年到2012年,中国的GDP每年平均增长将近10%。医药工业增长率基本上是20%-22%。2017年,产值到目前为止基本是2万多亿元,化学药占60%-70%,中药大约占20%,剩下不到10%是生物药。不管生产还是销售,中国现在基本上是全世界第二,第一大是美国。中国大主要还是人多,美国3亿多人,中国是14亿多人。日本是第三大市场,欧盟是第四大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制药企业没有一家能称为世界级企业,也没有一家在国际上有核心竞争力。

从创新能力来讲,现在做得最好的是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就是看每年创新药的获批数量。我们的医药企业研发占销售额的比例大约3%-4%,不到5%,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个标准,研发投入要达到销售额的5%。国外几乎所有排在前10强和前20强的研发投入基本都超过销售额的15%,这是非常关键的指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重视,另一方面是重视但没钱。创新能力越强,产品附加值越高,就越有钱搞研发这是良性循环。产品附加值非常低,赚不了钱搞研发,这就是恶性循环。

中国的生物药与国际水平最接近

生物药是中国与国际水平最接近的领域,最开始中国和国外不接轨,所有的药中国都是仿制的,为什么能仿制?因为中国没有专利法,所有国外的创新药在中国申请不了专利,在中国不受保护,所以中国企业仿制国外所有的药品都不侵权、不违法。一直到1986年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出来以后,中国才逐渐重视专利。

在90年代之前,一说生物药主要就说白蛋白和疫苗。中国在90年代逐渐兴起很多生物药,例如细胞因子、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这些都是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2000年之后是抗体药,我们叫靶向生物制药,最近一两年是干细胞、免疫细胞,这些都属于生物药。从第一个药获批,研发的源头都在美国,美国第一个药,细胞因子是1983年,中国第一个细胞药是九几年,抗体美国是九几年批的,中国是零几年,大约都是10年时间。中国的药品获批数量和质量,与美国没有办法比。有没有创新?有一两个药创新,但整体上还是跟从。

中国所有的大型制药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以化学药、中药为主,但是最近十年都是全力以赴往生物医药去做。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最畅销的10个药有6个是抗体药,也就是生物药,所以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确实是一个非常好发展的方向。做医药的企业,不涉足生物药就会落后,这个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了。

医药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众所周知,做创新药周期长、投入巨大,风险非常高。目前,创新药创新的源头是美国,美国批准的新药最少的一年大约20几个,最多的一年不到50个。我们国内按照美国的创新药标准,真正的创新药一年一两个都没有。创新药研发失败的非常多,比如老年痴呆,到目前这几十年花了这么多钱,还没有真正有效的一款药上市,所以老年痴呆目前是不可治的,它发病的机理都没有搞清楚。例如肿瘤癌细胞,它有适应能力,药物和医疗技术就是矛,癌细胞就是盾,总是在博弈,从这个角度讲医药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全球制药2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66%,中国百强占中国销售市场还不到1/3,中国没有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全球制药企业2017年销售额十强,辉瑞450多亿美元,第10名安进是200多亿美元,中国第一名大约是100多美元,比人家第十名还差远了。研发费用上,辉瑞每年是76亿多美元,第十名安进大约是35亿美元,研发费用除以销售额都是15%以上,从规模来看,国内的制药企业还差得很远。

2017年,在生物医药里面有三个里程碑事件:首先是抗体的变化,比如肿瘤有一个表面标志物,把抗体打进去,找到那个表面标志物和肿瘤结合,把那个肿瘤杀死。其次是细胞免疫治疗CAR-T,现在美国唯一批的CAR-T药物治疗血液瘤效果是非常好的。第三个是基因治疗,这个刚批,遗传性眼病,小孩最终会失明的,把基因修复后,遗传性眼病就治好了。

医药这个特殊行业需要长期积累

为什么中国医药行业没有出现像IT行业华为这样的跨国公司?华为2017年国内外销售额928亿美元,大约6000亿人民币。因为药品和IT不一样,华为程控交换机、手机,不需要做临床,质量上没有问题就可以上市,用户觉得行就可以做。而药品就不一样了,病人说行没有用的,要监管部门说了算。药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非常高,例如进入到美国必须要经过美国药监局的批准做临床,在美国做临床是天价,出现问题赔偿额非常大。

费用高、风险大、时间长,医药这个特殊行业需要积累。药品的生命周期是比较长的,而手机三个月就可以换,一个药品研发出来了,可能5年、10年,甚至20年不被替代。所以做药品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打好基础。中国的药品生产企业能不能去美国?可以,一点点地学习,慢慢去做,先交学费,要大量的投入,急不来的。

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国内现在公认最好的医疗器械企业是迈瑞,迈瑞现在产值为100多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医疗科技企业美敦力则是300亿美元,迈瑞还不到人家1/10,还需要奋起直追。迈瑞一半的销售额是在国外,器械相对来说按照电子产品来管理的,在国外也容易做,迈瑞在国际化方面做得不错,医疗器械的发展比较快。

加大研发投入善用国际人才

中国制药企业如何才能成为跨国企业?何询坦言,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当地建厂,并购当地药厂,加大研发投入,一定要用国际人才,要用当地的人,要请高素质的人,不能在美国建厂还派中国人去,话都讲不清楚怎么开展业务?所以一定要国际化、当地化,舍得花钱,包容心要大,视野要高,格局要大。

如果是一般的药品生产企业,不想成为跨国公司,现在没实力,也没有经费去做的话,那要搞不搞自主研发?何询建议,研发当然要做,但不是搞原创性的,而是对医药品种进行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补充申请,例如把注射的变成口服的,或者片剂变成胶囊,这就有差异化。在中国招标千差万别,你有他没有就独家中标,在中国只要有差异化,这个还是可以去做的。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