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2015年第十一期博士论坛:聊聊硬件创业中那些事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涌现了众多的创业者及创业孵化、投资、加速机构。但哪些人真正适合创业?硬件创业者应该提防哪些大坑?目前创客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是否能解决创业者的困难?7月26日,南山博士论坛如期在南山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家斌作主讲嘉宾,他结合自身硬件从业背景及投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1992年来到深圳,在制造业干了20多年。去年,我在美国办了一个天使投资公司。同时,我在深圳也有天使投资以及硬件加速器,在前海还有一个配套的产业基金。我想从创业公司早期开始介入,给创业公司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另外,我给创业公司提供一个硬件研发环境,帮助初创公司加速创业。”徐家斌表示,创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必须有非常务实、硬拼硬的作风才有机会胜出。                  

硬件创业所承担的风险更大
      徐家斌认为,硬件创业不像软件,具有重资产属性,而软件有人、有电脑就能创业。而且,软件创业并不一定靠人多,只要有一两个、两三个核心软件人员就能起步。但是硬件创业不一样,涉及人员、结构、软件、ID、电子、测评、物料,哪一个环节少了都没办法做,研发设备、测试设备等都要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的各个环节,从研发到生产,生产一旦涉及到批量订单,所需要的资金就更大,承担的风险也更大。对于硬件创业者来说,风险在于投入的力度和取得的进度不一定成比例。
       “硬件创业的研发周期长,平均一个项目,要做得像模像样,大概要预算8个月到1年。有的产品如果万一方案要变更,时间会更长。”徐家斌认为,即使有一个好的产品概念,还得在做产品时,假设世界上还有几十家上百家公司在干同样的事,大家拼的是谁快,谁先上市,谁就具有先发优势。硬件的跨度比较大,因为目前的创业产品还不是纯粹的电子产品,纯粹的产品相对简单,涉及到结构、电子、软件。硬件行业并不只是高科技行业,还是一个高经验值的行业。同时,硬件创业还要充分预计到跨行业的风险性,前期尽量多做调研,把这个行业的特 点尽快掌握,减少将来一旦出现设计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
硬件创业面临诸多问题
      徐家斌认为,硬件创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更多问题。首先在创意阶段,创业公司比较容易思维过于发散。因为总想把产品做得尽善尽美,想做成大而全。想得越多,产品的功能越全,设计难度和成本就会越高。所以建议初创公司在创业的时候尽量将产品设计简单点,这样成本才能做到极致,才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切入市场。
      在研发阶段,要把结构设计排第一。结合自身创业的经验,徐家斌认为,生产线上出现问题,70%集中在结构。因为结构涉及的面太宽。做结构的人跟ID要协调,与电子要兼容。如果是初创公司,如果要挑战供应链的工艺极限,建议创业者要谨慎。
      徐家斌认为,在生产、销售阶段、库存以及现金流等方面,硬件初创企业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意。

智能硬件将是“小而美”的天下
     “未来智能硬件的天下是‘小而美’的天下,小公司能够在一个细分领域占据主导位置,大公司因为盘子太大,它不一定能够在一个细分市场去跟小公司竞争。”徐家斌在论坛中表示,垄断行业的普遍特征是比较懒,因为有垄断,可以依赖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高利润。因为有高利润,所以常常不思进取,在这些领域里反而存在大的机会。对于行业巨头,你不一定能够在行业上颠覆它,但你有可能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颠覆它。
      徐家斌还总结道,创业者必须得有赌性、有商业敏感性、有一个比较大的气度和格局。同时,作为一个创业者,逻辑思维、坚忍不拔、心肠够硬等也是基本质素。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