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2015年第二十六期博士论坛:探索文学阅读的奥秘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对当下的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正处于急剧变革中的中国乃至人类,文学阅读又意味着什么?11月22日,南山博士论坛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谢晓霞,她与听众一起探索了文学阅读的奥秘。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谈关于文化的话题呢?我们得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轮全面的变革。在政治和经济的变革过程中,文化也经历了一轮变化,这个变化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精英文化的全面失落,世俗文化的大规模兴起。”谢晓霞表示,如今的文化最显著特征是世俗化,这种世俗的文化首先是以文学作为祭奠来完成的。随着理想主义大放光芒的时代以诗人之死来宣告终结时,文学全面世俗化开始展开,在这个世俗化过程中,诗人死后的大量纯文学杂志在市场化转型中难以为继,最后消失了。
文字是自我认识和完善
      “从春秋开始,孔子就让弟子们去读诗,中国的国民也都在读文学,甚至到了曹丕执政时代,一国之君的他还提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梁启超说 ‘欲兴一国之民,不可不先兴一国之小说’。文学曾经有这么高的位置,但现在我们的文学却被世俗化的大潮驱赶到生活的边缘、文化的边缘。我们经常要问文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到底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谢晓霞在论坛中分析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从精英文化向世俗文化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文学首先充当着祭品。
        谢晓霞在论坛中提到,身份和财富成为今天人们所谓成功的标志了。当我们看到这些庸俗的成功学所携带的庸俗价值观,一再地从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这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作为衡量我们自身的标准,我们到底缺了什么,这里面唯独没有关于我们自己的 问题。所以我想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谢晓霞认为,文学首先是作为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一部分而出现的。在上个世纪社会转型过程中,庸俗成功学、庸俗价值观和世俗文化
 是裹挟在一起出现的。此外,有一种科技理性所主宰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们的迷失。这种科技理性所主宰的知识专门化,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最后导致每一个行业里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身能力的一部分。比如,开发软件人将数学和逻辑能力无限延长,但其他部分可能被忽略了。所以我认为,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认识丰富而复杂的世界,认识自身无穷的可能性,让自己变成一个鲜活而丰富的人,而不是成为现在被工具化了人。
阅读滋养心灵修补内心
        谢晓霞在论坛中讲道: “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读书的其中一个用途,是为自己做好改变的准备。人类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为了无穷的可能还有丰富的未来,我们必须先从自我认识开始,从阅读开始。此外,通过阅读来进行自我完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通过阅读,我们在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的同时,也完成对自己的修补。
        谢晓霞表示,这个世界除了文学还有哲学、科学,还有历史。文学的阅读是一个愉快的享受过程,通过我们和作品所描述的人物、世界共鸣共情,滋养心灵,修补我们的内心世界。
        谢晓霞认为,人们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丰富或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我们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时,就会发现有时难以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文学语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的爱情、我们的梦想,我们对生命的渴望、困惑和烦恼,都是通过文学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不夸张地讲,有了文学才有了人的一切,包括爱情,包括奋斗。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